2013年11月22日 星期五

萬芳李飛鵬院長領軍至聖國,進行首次鼻部手術教學&醫療資訊系統建置任務



萬芳醫學中心李飛鵬院長於9月25日,親自率領耳鼻喉科團隊共4名人員,赴西非聖多美普林西比,進行為期兩週的主題醫療教學服務及醫療資訊系統建置任務。
經過24小時的飛行及14小時的轉機等候,終於順利抵達。一下飛機就馬不停蹄地開始拜會及參訪行程,除了感謝聖方及我駐外單位為此行提供的協助外,也藉此了解當地的環境設備,熟悉聖多美工作步調。
首次派赴聖國之耳鼻喉科團隊,受到當地民眾的殷切期盼,其中一名病患因創傷導致一個鼻孔關閉,長期深受呼吸困難之苦,手術後暢通的呼吸令他十分感激醫療團的幫助。兩週期間,門診受惠人數共102人,手術受惠人數共14人,這次並藉由門診的個案討論及手術的參與,實地培訓當地耳鼻喉科醫師Dr. Lisete,並讓她獨立進行手術,期望未來她能造福更多聖國人民。

                                                     【圖:李飛鵬院長(右)看診情形】


本團謝忠佑醫師除了診療工作外,亦在當地舉辦兩場耳鼻喉專題演講,共約80名的當地醫事人員及護校學生參與。在謝醫師及翻譯生動有趣的解說下,參與人員反應熱烈,圓滿成功。
除了主題醫療教學服務外,北醫大也準備1台伺服器及4台筆記型電腦,在聖國的門診中心建置病歷掛號系統,隨行的管發中心資訊人員何伯逸協助完成硬體架設,也與當地3名醫事人員進行資訊系統教育訓練。

                      【圖:謝忠佑醫師專題演講,約有80名當地醫事人員及護校學生參與】


此次任務在醫療團的大力協助下順利完成,甚至在最後的成果發表記者會上,獲得我駐聖多美普林西比程大使豫台頒贈感謝狀以茲表揚。李院長也在記者會上代表台灣贈送聖國衛生部耳鼻喉科手術器械一組、伺服器及筆記型電腦4台,希冀藉由技術交流及設備建置,逐步加強聖國臨床技術及醫療資訊管理能力,亦深化雙方醫療交流。(文/管理發展中心國際醫療組--本文轉自今日北醫11月號)【圖:左為成果發表記者會上李飛鵬院長(左3)與程豫台大使(中)及中央醫院院長(右3)合影】【右圖:李飛鵬院長接受當地電視台採訪】【下圖:中央醫院新建急診室參觀】

北醫大護理人員在聖多美普林西比所見所聞



援外醫療服務一直是筆者的夢想,能夠擁有這樣難得機會畢竟是少數。非常幸運地在2013年6月能夠美夢成真,在未開發國家貢獻一己之長。乍聽到聖多美普林西比這個國家名,筆者跟大多數人的反應一樣,這裡是哪裡啊?


接著上網查詢才發現,原來是位在西非的一座小島,但是網路能搜尋聖國資訊並不多。瀏覽數篇網誌,其實無法增加對聖國的瞭解,直到踏上這塊土地,你才能深刻體會關於聖多美的美麗與哀愁。
聖國被碧藍的天空與蒼綠的樹木環繞,充滿鮮明且豐富的色彩,很多景象讓人容易產生錯覺,誤以為身在浪漫的峇里島或者是花東宜人的沿岸。途中碰到一些笑容可掬婦女們,腰部背著捲毛小娃兒,頭頂著水桶或待洗的鍋碗瓢盆及衣物,重量幾乎是他們一半的體重,而且她們都沒有穿鞋。忽然之間才會被拉回現實,這裡已是距離台灣萬里遠的非洲第二小國家。
【圖:當地婦女頭頂著水桶或待洗的鍋碗瓢盆及衣物,幾乎是他們一半的體重】



聖國經葡萄牙殖民五百多年,於1975年才獨立,對於如何經營國家還在學習中,路上處處可見葡萄牙時代遺留下來的百年建築,但往往已是殘破不堪。當地人蝸居在建築各角落中,或鄉村常見的高腳木屋,一家人的生活起居只有單人病房的一半大小,處處可見貧窮的影子。道路兩旁偶會出現到處亂竄的發育不良小豬、羊,以及皮包骨的黑狗。開車由北到西邊約45分,由北到南邊約90分,西南部有一段無公路可貫穿,所以無法開車環島,只能搭船約6小時即可繞聖多美島外海一圈。【圖:當地人蝸居在建築各角落中】







香蕉(菜蕉)及麵包果是聖國人民的主食,吃法有三種,水煮、油炸及火烤,這兩種主食在路邊處處結實累累,只要一把開山刀即可飽餐一頓,所以聖國人民並沒有非洲刻板印象的饑荒。最常見的水果是木瓜、香蕉及波羅蜜,但到這裡後我們不常有機會吃到水果,台灣水果的甜香滋味已是鄉愁。

聖國蔬菜種類不多,飯桌上最常出現的青菜是高麗菜、紅蘿蔔及番茄。而路邊每家餐廳的菜色大同小異,種類不外乎是烤魚、烤雞、烤豬肋排或配香蕉、馬鈴薯、米飯等。由於烹調時,生熟食材不分鉆板,且人民有吃蝸牛的習慣,導致聖國寄生蟲不少,對於配菜的生菜沙拉我們總是敬謝不敏。【圖:聖國市場】



外食平均一餐約15~20萬當地幣(折合台幣約350元)。而飯店餐點可以吃到葡式料理或自助餐,但是價錢都不菲,每餐約20~30歐元,折合台幣約1,000元左右,其食物內容比起台灣的選項真的是小巫見大巫。幸好廚工偶而會煮一些當地料理,變換一些口味,否則翻閱架上的食譜書,看得到而吃不到,真的會引發鄉愁。

聖國處處需要靠外力援助,最大的援助國還是葡萄牙及美國,如:政府部門建築物、學校、馬路及機場圍牆等。在醫療的部分,葡萄牙每年除了定期的主題式醫療外,還提供150個名額供聖國人民到葡萄牙就醫的機會。聖國提供機票外,其餘的醫療費用及家屬食宿均由葡萄牙支付。中央醫院雖是聖國最大的公家醫院,但卻也是唯一可以手術的醫院,院內醫師大部分都是在其他國家進行培訓的,如葡萄牙、美國、德國及俄羅斯等國家,院內還有部分是古巴籍醫師。【圖:聖國蔬菜種類不多】


急診護理長Cosma就是在葡萄牙念完大學,其他護理人員則是高中畢業後接受護理職業學校3年的訓練,畢業後取得結業證明即可在醫院擔任護理工作,不需經過類似台灣考證照的過程。目前中央醫院急診室應配置護理人員34人,但卻只有22位,但每日卻需服務180位病患。跟台灣一樣也有人力短缺的問題,急診室護理人員基本薪資為300萬當地幣(約新台幣4,800元)。

共分早晚兩個班別,每班5位護理人員,白班從8:00~16:00,夜班從16:00到隔天的8:00,夜班每天會多給付48萬當地幣(約新台幣768元)的夜班津貼,因此大部分的護理人員喜歡夜班,不僅可賺取額外津貼,並且一天夜班,可以擁有兩天的休息。面對白班護理人力嚴重不足的問題,該醫院的解決方法是如果護理人員利用休假時間來加上白班者,則予以給付夜班津貼,以此來解決白班人力的困擾。
聖國屬於公醫制度,公立醫療單位收費低廉或僅收藥物部份負擔。而中央醫院提供門診、急診及住院服務,除了門診看診及手術需要付費,其他檢驗或照X光檢查有時需付費外,急診及住院均不需要費用。

中央醫院急診每日的病人數90%都是非急症的病人,大部分處理創傷造成的傷口;內科急症的部分則會受限於醫療儀器及物品缺乏、沒有電腦斷層等高科技的檢查,更常因為沒有檢驗試紙無法抽血檢察,或是沒有空白CD片無法照X光片,太多的理由無法完成一項簡單的檢驗項目,例如驗白血球。更不用說藥物及醫療衛材也經常不足(手套、棉花、紗布、空針、靜脈留置針、管路及氧氣等),物資短缺視為常態,工作人員一點都不會大驚小怪,這樣的工作環境,常讓筆者感嘆。醫療儀器的部分,大多數是由各國捐贈,但往往因為不會使用或者故障後無法維修,而冷凍擱置在各單位角落。

以上所述之因素,造成醫護人員對病人治療及照護上的相對不積極,因此重症患者在這個國家簡直沒有就醫的權利,即使就醫也無法獲得像台灣病人一樣應有的待遇。簡單的疾病,缺乏物資,嚴重複雜的疾病,直接省略中間治療的步驟等待死亡,這也是貧窮國家的悲哀。


除了中央醫院的業務外,筆者同時負責協助主題醫療的運作,之前中醫針灸主題醫療,舉辦過教育訓練的課程及記者會。近兩個月的耕耘,總共服務1,250位病患,病人對針灸的接受度超乎預期,許多病患依依不捨並頻頻詢問下次開辦中醫主題醫療的時間,這次接受針灸年紀最小的病患是8歲,年紀最大的是92歲,也利用週末時間服務外省的民眾,但由於門診時間無法配合,故不能提供外省病患複診的機會,著實讓病人感到失望。【圖:聖國病人對針灸的接受度超乎預期】

此次中醫主題醫療,大部分的病患都是痼疾,常見的主訴都是腰痠背痛及關節疼痛,除了針灸,痠痛藥膏也深受病人的推崇,期待下次能有更多的醫師及實習生參與中醫主題醫療。
鑒於聖國醫療資源缺乏,不僅依靠主題醫療讓台灣的醫療實力對聖國人民更具影響力,更要長期耕耘,提供更廣面向的醫療服務,持續培訓聖國醫療人才,才能使醫療外交發揮更大的效果。
(文/胡楠英,北醫大駐聖多美普林西比醫療團護理師--轉自今日北醫11月號)